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企业信用等级是怎么评定的
企业信用等级是怎么评定的
具体流程如下:
1、前期准备。企业向评级机构提出信用评级申请,双方签订《信用评级协议书》。
2、资料采集。评级机构指派信用评级小组,制定信用评级方案,企业按要求准备并提供信用评级所需资料。
3、资料处理。信用评级小组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核查资料是否齐全和真实,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
4、初步评级。将企业提供的资料、信用机构获得的全部信息和有关部门的复审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并依据办法,由第三方评级机构对该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初评。
5、确定等级。第三方评级机构组织专家成立信用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评价,确定企业信用等级。
6、公布等级。评级结果会在网站等各大媒体上发布,比如方圆资信的企业信用评级结果会在官网和中国招投标网站上予以公示,并出具企业信用证书、牌匾和报告。
7、跟踪评级。在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内,一般为一年,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其信用状况跟踪监测,如果信用等级提高或降级,第三方评级机构将按跟踪评级程序更改企业的信用等级,并在有关媒体上披露,原信用等级自动失效。
扩展资料:
重要性
1、信用评级有助于企业防范商业风险,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
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成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同时,也将独立承担经营风险,信用评级将有助于企业实现最大的有效经济利益。
2、信用评级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诚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类有价证券发行日益增多,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发行主体的信息情况,以优化投资选择,实现投资安全性,取得可靠收益。而信用评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3、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确定贷款风险程度的依据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单位,与银行有着密切的信用往来关系,银行信贷是其生产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状况的好坏,行为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使用好坏和效益高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用等级
如何认定企业信用等级
纳税等级分为A、B、C、D四级。A级信用最高,D级信用最差。
纳税信用等级具体如下:
1、A级信用: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
2、B级信用:通过对评定指标进行考评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
3、C级信用: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
4、D级信用:考评分在20分以下。
不得认定为A级的情况如下:
1、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2、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3、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4、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5、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1、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2、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3、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七条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