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预防少儿肥胖?怎样预防小孩子肥胖

少儿肥胖的危害

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运动情况粗略计算每日所进热量,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是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外因。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少儿肥胖的危害。

少儿肥胖的危害

1)过度肥胖的小儿不但生活异常,并可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应从小加以注意,

2)单纯性肥胖儿易并发平足和内翻,以后如持续发展,到成年期可并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脂肪肝等

3)长期肥胖的小儿还会发生高脂血症,进而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种儿童成人病。严重肥胖者可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偶见极度肥胖儿的体重高达标准体重的4~5倍,由于脂肪过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动作,引致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形成低氧血症,并发红细胞增多症,出现紫绀、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疋氏(Pickweckian)综合征,可引致死亡。

孩子肥胖的原因

1、饮食习惯

传统观念认为肥胖的原因就是饮食过量而导致的。很多女孩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好身材,而控制孩子的食量,这是严重的误区。肥胖的原因除了吃得多还跟吃什么有关。喜爱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的孩子,发胖的几率更大。

另外,宝宝的饮食直接影响到身体发育,家长们往往只会重视宝宝食物的营养够不够,是否符合宝宝的口味,却忽视了宝宝膳食结构中的营养平衡。营养过剩,长期营养失衡,挑食都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导致儿童肥胖。

2、缺乏运动

如今孩子的活动空间基本都在室内,活动量越来越少,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活动时间越来越短,这样就限制了人体能量的消耗。而家长不断的补充营养,能量消耗小于补充,导致营养过剩,使得脂肪在身上沉积,形成了儿童肥胖。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还能有效的锻炼骨骼和肌肉。它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能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运动系统功能,并控制体重。

3、先天遗传

儿童肥胖除了上述后天环境中的因素,父母的先天遗传也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父母身材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比一般儿童要大。因为遗传基因决定身体发育,控制身体能量在运动中的消耗。

儿童肥胖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因素外,还与生活习惯和疾病有关。不规律胡生活习惯,会破坏儿童体内正常的生物钟,导致身体机能紊乱,食宿时间不定,增加肥胖的条件。

预防小儿肥胖的对策

1、父母、长辈的意见要统一

首先,要取得所有家庭成员的意见统一,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不然他们一心软,父母一边督促孩子减肥,爷爷奶奶在背后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多,甚至直接对父母的做法直接予以否定,那么,减肥之路必定阻力重重。

2、多喝果汁和水,少喝甜饮料

肥胖的孩子大多酷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宝宝不发胖才怪。因此,控制宝宝喝碳酸饮料是预防小儿肥胖的重要途径。平时,妈妈应尽量用不含糖的果汁和清水来代替。在吃饭前,妈妈让孩子喝点果汁,一杯果汁进肚,小小的胃容量也就不多了。

3、均衡饮食,吃肉也要吃蔬菜

肥胖的孩子大多都喜好吃肉,而不喜欢吃蔬菜,这使得肥胖宝宝的某些营养缺乏很严重。因此,父母应逐渐培养孩子什么都吃的好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多半取决于后天父母的榜样。如果你告诉孩子某样食物既营养又美味,而自己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而引起宝宝的偏食。因此,父母在设法让孩子多吃蔬菜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4、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怎样预防小孩子肥胖

(1)对家长宣传肥胖对儿童的危害,还要使家长懂得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喂养知识。此外,要从婴幼儿开始就注意运动,要少抱在怀中,多让孩子独自玩耍,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另外,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如果父母本人是肥胖者,就要与孩子共同努力,避免孩子成肥胖儿。

(2)少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保证足够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吃,应做到膳食平衡。1日3餐的3大营养物质热能比例是,蛋白质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70%,并要补充足够的矿物质(钙、磷、钾等)和维生素。

进餐食物种类和数量应呈金字塔形状,即油、盐、糖的量最少;鱼、肉、蛋和豆制品的摄入适量;而蔬菜、水果和粮食等天然食品用量最多。要求小孩子尽量少吃零食,少吃含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3)选择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游泳、步行、慢跑等。运动强度以50%~60%的最大心率为宜(最大心率是220-年龄)。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3~4次。随着适应能力提高,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

(4)注意肥胖孩子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家长应避免干涉性说教,如反复申斥“你太胖了,应该少吃”,以免引起厌食症和产生逆反心理。

(5)送到医疗机构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治疗。如果孩子很胖,家长应认真对待,要将孩子送到医院,根据医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给予治疗。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不能觉得这样做太“残酷”了,就违反医生的嘱咐。

出处:硅谷生活网

网址:https://guandaoshutong123.com/?id=451

您的支持是对博主最大的鼓励,感谢您的认真阅读。欢迎转载,但请保留该声明

评论

访客

Powered ByZ-Blog. Copyright@硅谷生活网 ICP备案号:京ICP证2018032173号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您的支持是对博主最大的鼓励,感谢您的认真阅读。欢迎转载,但请保留该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