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康复训练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
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穿孔珠子、绳
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儿童用剪刀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4)积木
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5)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应用: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6)彩色笔、纸
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7)看图识字的图片
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带盖的瓶子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9)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
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10)钟或表
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智障儿童康复的训练方法有哪一些吧!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
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
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
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